資訊中心
informationCentre?
祖國中醫(yī)博大精深,在歷史的長河中,中醫(yī)名方以其簡單的配方出眾的療效讓人拍案叫絕。中醫(yī)的特色是對癥用藥,辯癥施治。
?
?
在千年的時間之中,我們積累了不少安全、方便、效用顯著的名方,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古方中記載的中醫(yī)十大名方:
?
小青龍湯、大承氣湯、小柴胡湯、五苓散、逍遙散、血府逐瘀湯、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、六味地黃丸和溫膽湯。
?
?
組成:麻黃9克、桂枝9克、干姜9克、細辛3克、五味子6克、白芍9克、半夏12克、甘草6克。
?
?
用法:水煎,分二次服。
?
功能:解表散寒,溫肺化飲。
?
主治:外感風寒,內停水飲證。癥見惡寒發(fā)熱、無汗咳嗽、痰多色白清稀、甚則喘息不得臥或肢面浮腫、口不渴、苔薄白而潤、脈浮緊。
?
?
?
組成:柴胡9克、黃芩9克、制半夏6克、炙甘草3克、生姜3片、大棗3枚、黨參6克。
?
?
用法:水煎服。
?
功能:和解表里,扶正祛邪。
?
主治:用于少陽證之寒熱往來,胸脅苦滿、不欲飲食、心煩嘔惡、口苦咽干、耳聾目弦、舌苔薄白、脈弦而數(shù)者。
?
?
組成:大黃12克、厚樸9克、枳實9克、芒硝12克。
?
?
用法:水煎服。
?
功能:峻下熱結。
?
主治:1.腸胃燥熱積滯。證見大便堅實不通,脘腹脹滿,疼痛拒按,高熱神昏,譫語,舌苔焦黃起刺,脈沉實有力。
?
2.熱結旁流。證見下利清水臭穢,雖利而腹?jié)M脹痛不減,按之堅硬有塊,口干舌燥,脈滑數(shù)。
?
?
組成:茯苓9克,豬苓9克,澤瀉12克,白術9克 ,桂枝6克。
?
?
?
用法:水煎服。
?
功用:利水滲濕,健脾化氣。
?
主治: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,泄瀉,小便不利,以及痰飲病而見咳嗽、吐痰清稀,眩暈心悸等證。
?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?
組成:柴胡12克,白芍12克,當歸12克,茯苓12克,?白術12克,炙甘草6克。
?
?
用法:水煎服。亦可將上藥共為散,每次6克,生姜、薄荷少許水煎湯沖服。日3次。
?
功用:疏肝養(yǎng)血健脾。
?
主治:肝郁血虛脾弱所致的兩脅作痛、頭痛目眩、口燥咽干、神疲食少,或月經(jīng)不調、脘腹脹痛,脈弦而虛者。
?
?
組成:當歸9克,生地黃9克,桃仁12,紅花9克,枳殼6克,赤芍6克, 川芎5克,柴胡3克,桔梗5克,牛膝9克,甘草3克。
?
?
用法:水煎服。
?
功用: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。
?
主治:胸中血瘀、血行不暢所致的胸痛、頭痛、日久不愈,痛如針刺而有定處,或呃逆日久不止,或內熱煩悶、心悸失眠、入暮漸熱。舌質暗紅、有瘀斑或瘀點,脈澀或弦緊。
?
?
組成:黃芪15克,白術10克,黨參15克,當歸6克,陳皮6克,柴胡5克,升麻5克,炙甘草5克。
?
?
用法:水煎服。
?
功效:調補脾胃、益氣升陽。
?
主治:脾胃氣虛及氣陷。癥見神疲乏力,食少便溏、舌嫩色淡、脈虛或身熱有汗、渴喜熱飲、或脫肛、子宮脫垂、久痢、久 瘧等證。
方解
?
?
組成:白術9克,茯神10克,黃芪12克,龍眼肉10克, 酸棗仁10克,黨參12克,炙甘草5克,當歸10克, 遠志10克,木香10克。
?
用法:加生姜6克,大棗3枚水煎服。
?
功效:健脾養(yǎng)心,益氣補血。
?
主治:1.心脾兩虛,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、健忘、失眠、食少體倦、面色萎黃、舌色淡白、脈弱。
?
2.脾虛不攝所致的月經(jīng)不調,崩漏帶下,以及皮下出血等證。
?
?
組成:熟地黃240克,山萸肉120克,山藥120克,澤瀉90克,茯苓90克,丹皮90克。
?
?
用法:研未,煉蜜為丸或作湯劑煎服。
?
功效:滋補肝腎。
?
主治: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軟、頭目眩暈、耳鳴耳聾,盜汗遺精,或骨蒸潮熱,手足心熱,消渴、虛火牙痛、舌燥喉痛、舌紅苔少、脈細數(shù)。
?
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
?
組成:半夏6克,竹茹6克,枳實6克,陳皮9克,甘草3克,茯苓5克,生姜3克,大棗3克。
?
?
?
用法:水煎服
?
功效:理氣化痰,清膽和胃。
?
主治:膽胃不和,痰熱內擾。虛煩不眠,或嘔吐呃逆,以及驚悸不寧,癲癇等證。
?
(溫馨提示:本文僅供參考,中醫(yī)講究辨證施治,因個人體質不同,用藥需謹慎,請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用藥。)
?
本文由永剛飲片(YGYP2014)整理自網(wǎng)絡,無法核實原作者,如涉及侵權,請聯(lián)系后臺刪除,謝謝合作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正版圖庫